香港城市大学倡议项目获联合国支持

2025年5月14日

香港城市大学获联合国肯定,正主导并协调名为“创新驱动可持续未来:先导计划”的国际项目。作为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2024-2033)行动计划之一,项目旨在借由创新力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加强国际合作及能力建构。

在首轮申请中,全球仅有30项计划获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结果于2025年5月7日举行的第十届联合国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多利益攸关方论坛中正式公布。这项国际肯定不仅是港城大一项重要的里程碑,更再次彰显大学矢志透过科学、创新与全球伙伴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实质贡献。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先生说,此计划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充分展现协作与创新,如何共同塑造可持续的未来。“我非常高兴能支持这项具前瞻性的倡议,并期待它为我们社区,乃至更广泛地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港城大校长及大学杰出教授梅彦昌教授说:“港城大能在此重要的国际倡议中担当领导角色,并与全球伙伴共同研发惠民的创新方案,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挑战,我深感荣幸。”此计划充分彰显港城大秉持“创意无限,迈向未来”的方针,致力为全球性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港城大倡议项目获联合国支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流失、清洁能源转型,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重大挑战。港城大深感肩负推动解决这些全球性难题的重任。通过统筹此项先导计划,港城大将联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可负担的创新技术,尤其关注资源匮乏地区,以提升其可持续发展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计划将聚焦于气温上升、生物多样性流失、能源分配不均及水资源短缺等关键问题,对地球的未来福祉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计划的首阶段,团队将开发多项创新技术,包括:利用当地废弃材料,制成被动辐射制冷涂层,以降低建筑物温度;为偏远地区供电的低成本印刷式太阳能贴膜;将废弃生物质转化为能源,推动循环经济;以及可产出安全饮用水的人力驱动卫生系统。通过提供在地化、可负担且具规模化潜力的解决方案,本计划将通过能力建构、创造就业,以及与本地和国际持份者携手合作,致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计划亦着重于长远可持续性、社区参与及可衡量的成效。

此外,港城大和港城莞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亦将有机会参与此计划,通过研究与创新,开发惠民的解决方案,并亲身投入于全球不同社区的创新应用与服务实践,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计划汇聚众多跨学科的国际专家与机构,核心合作伙伴包括:
- 埃塞俄比亚阿的斯亚贝巴大学Shimelis Admassie教授
- 哥伦比亚BERSTIC科学、技术创新和文化网络Ramon Fernando Colmenares-Quintero教授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Harm-Anton Klok教授
- 澳洲昆士兰大学Damien Bastone教授

港城大亦有多位教授参与此项倡议,为计划的成功提供坚实支持。参与项目的教授包括:副校长(研究)岑浩璋教授,协理副校长(内地策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副校长(学术)李娟教授,能源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国际事务及拓展)兼先导计划总监曹之胤教授,化学系讲座教授(环境毒理及化学)兼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梁美仪教授,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化学及材料科学)任广禹教授,杰出创科学人兼能源及环境学院讲座教授(城市水资源管理)袁志国教授,能源及环境学院讲座教授(先进生物精炼)徐春保教授,香港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叶轩立教授,能源及环境学院连思琪教授,以及港城大杰出客座教授颜宁教授。

计划伊始便获得来自16个国家的合作伙伴支持,包括澳大利亚、孟加拉、中国、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阿联酋、瑞士及英国。此外,全球20多个城市亦已加入支持行列,足见此计划不断扩展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与国际伙伴携手合作,共同开发革新、可扩展且具成本效益的技术,本计划将致力促进环境可持续性、推动社会公平,并提升弱势群体生活质量,以减缓因气候变迁、水资源污染、卫生条件不佳及能源危机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来源:香港城市大学官网